【安全教育】抵制网络谣言,共建清朗网络环境——罗源县启动中心幼儿园抵制网络谣言宣传活动

   日期:2024-09-09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77    

  抵制网络谣言

  共同构建清晰的网络环境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

  网络上的谣言层出不穷

  由部分到全面,无中生有

  颠倒黑白,偷偷改变观念

  吸引眼球、吸引流量

  如果任由网络谣言肆意传播

  将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

  甚至可能引发社会恐慌

  让我们在一起

  对网络谣言说“不”

  网络谣言有哪些?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体(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毫无根据、具有攻击性、带有目的性的言论。 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政治人物、颠覆传统、越轨等。

  谣言传播突然、速度快,很容易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常见的网络谣言

  类型

  1.有关自然灾害的网络谣言。 指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夸大已经发生的灾害的有害信息,扰乱社会秩序。

  2.网络谣言恐怖事件。 是指虚构的恐怖信息或者危害公共安全、引起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信息。

  3、网络编造犯罪谣言。 指编造令人震惊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等情绪,同时影响当事人名誉,扰乱正常生活秩序。

  4.网络食品安全谣言。 是指捏造、夸大某类食品或者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发公众抵制,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5.有关个人事件的网络谣言。 是指编造有关特定个人的引人注目的虚假信息,侵犯当事人的隐私,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谣言”有哪些危害?

  1.引起社会震动,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共利益的。 由于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一旦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网民恐慌,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

  2、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人们常常因为虚假谣言而做出不当行为。 尤其是在面对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谣言时,人们会失去理智和判断力,从心底里觉得这是真的。 一传十,十传百,直到最后,都让人心慌意乱。

  3.网络谣言误导舆论。 谣言、谣言似是而非,迷惑人们的视野,导致人们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污染网络舆论环境。 一些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辨别力和自控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谣言可能会感到不满。 社会,对未来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对事物感到沮丧,放弃精神追求和职业发展。

  在网络上编造、散布谣言的法律责任根据行为的严重程度可能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

  即散布谣言侵犯民事主体名誉权的,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规定如下: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名誉权是社会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名誉、才能、信用等的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了公共利益进行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活动,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的;事实; (2))未对他人提供的严重不准确的内容履行合理核实义务的; (三)使用侮辱性言语贬低他人名誉的。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互联网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行政违法责任

  即散布谣言、谎报危险、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不构成犯罪,必须予以拘留、罚款等。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 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如下:

  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谎报危险、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刑事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如下: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诽谤罪:公然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公共监视,或剥夺政治权利。

  第291条之一第二项规定,捏造、故意散布虚假信息罪。 编造虚假危险、疫情、灾难、警务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拘留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三条 犯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四)项寻衅滋事罪,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二)追逐、拦截、侮辱、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四)在公共场所寻衅滋事,造成公共场所严重秩序混乱的。

  经典网络谣言

  只有熟悉网络谣言的经典套路,才能更好地识别网络谣言。

  1.凭空编造

  造谣者为了吸引眼球,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刻意编造谣言,无论其真实性是否得到证实。 大多数谣言都属于这一类。

  2. 半真半假

  此类谣言或真或假,往往真相中夹杂着虚假成分,造成半真半假,让人难以辨别。

  3. 夸大其词

  此类谣言往往有基本材料,但却被夸大、无中生有。 这种谣言更加扑朔迷离,也让更多的人感到害怕。

  4. 假景与实景

  网络交流中有很多人为设计的情节和场景,甚至有剧本、情节、演员的舞台镜头。 网友们很难辨别真假。 视频一旦传播,往往会引起极大关注,话题度也很高。 。

  5.断章取义

  这种谣言是从一个完整的内容中取出来的,从中间抽出一小段文字,不顾上下文和具体情况,不加解释地广泛传播。 最终导致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造成不明真相的网友产生误解。 。

  6.辟谣求证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先利用自己的小号发布谣言,然后再利用自己拥有大量粉丝和流量的账号进行转发。 策略是“验证真相或谎言”。 在这场所谓的“求证”中,谣言四起。

  7、拼布拼接

  这种谣言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但有其特定的背景、地域、条件和处理结果。 如果没有特定的背景和场景就使用,那就成了谣言。

  如何辨别谣言

  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断章取义的特点。 如何辨别你所看到的事件是否属实,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判断:

  1、文章发表的权威性。 注意文章末尾是否有署名或出处,以确定是否为权威媒体或机构发表,避免因作者主观假设而产生偏差。

  2.内容观点的客观性。 阅读时要注意文章中是否存在夸大事实、概括概括、断章取义、偏激言论、不当文章等内容。

  3.浏览页面的健康状况。 一些平台为了吸引注意力,设置色情、夸张等类型的图片作为封面,或者页面包含大量广告、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

  抵制谣言的小窍门

  1、遵守法律: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2. 加强歧视意识:

  提高对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厘清网络是非观念;

  3. 保护信息: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保护您的隐私;

 
打赏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