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恨者会憎恨。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发现,当涉及到在网上传播恶意信息时,喷子们并不热衷于仅仅满足于他们在病毒传播方面的成就。该研究发现,一条负面帖子获得的“赞”越多,作者接下来就越有可能发布一条更可恶的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仇恨主要是由“追求社会认可”推动的,而不是像人们可能预期的那样,意图对目标个人或群体造成情感伤害。
研究人员朱莉·江、卢卡·卢塞里和埃米利奥·费拉拉审查了X(以前的Twitter)上的帖子,分析了用户在收到可能有害的信息后会发生什么。
他们发现,当一条有毒的推文获得大量“赞”时,作者的下一条推文就会更具煽动性。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继续警告仇恨言论的兴起,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约瑟夫·b·瓦尔特(Joseph B. Walther)在Phsy.org上回应这项研究时解释说:“现在看来,同样的动力可以使一些网络关系变得非常积极,也可以在那些在网上联合起来表达对身份群体和个人目标的敌意的人之间激发友好的感情。”
他声称,这些社交媒体用户被驱使写下仇恨信息,以打动“志同道合”的人。
这位学者指出,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新纳粹主义者经常使用只有对方才能理解的代码和符号,这表明他们在获得群体内的认可方面做出了努力,而不是向群体外的其他人传播仇恨信息。
此外,许多仇恨团体已经从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转向较小的边缘网站——在这些网站上,他们愤怒的目标永远不会看到或受到他们的伤害信息的伤害。
这一发现支持了之前的研究,即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彼此接触得越多,他们在网上发布的帖子就越下意识、越轻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积极的反馈——“点赞”、分享和评论——变得不敏感,导致他们忽视了准确性和清晰度,而倾向于即时满足。
尽管在如何在不侵犯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情况下最好地管理仇恨言论的问题上,人们仍存在分歧,但它在网上的崛起与美国仇恨犯罪的上升是同步的。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最新数据,2021年美国报告的仇恨犯罪比上一年增加了近12%。
专家们希望,了解仇恨言论背后的心理,可以让政府机构更好地监控和制止仇恨言论,以免这些言论从群聊中蔓延到街头。